新聞頭條
心肺復蘇新進展 上海嘉大心肺復蘇模擬人網
來源:心肺復蘇模擬人-上海嘉大心肺復蘇模擬人網 作者:嘉育 發(fā)布時間:2011-9-22 11:10:52
在歐美發(fā)達國家,冠心病是致死的主要原因,僅美國每年就有50萬人死于冠心病,其中一半以上是心性猝死,中國多省市心血管病趨勢及決定因素的人群監(jiān)測(中國monica方案)顯示:全國城市、農村年齡標化的冠心病年死亡率,城市為77.8/10萬,農村為39.2/10萬,但尚無詳盡的心性猝死的流行病學資料。由于心搏驟停常是冠心病的首發(fā)表現形式,有效的心肺復蘇(cpr)是搶救這類患者的唯一途徑。
醫(yī)學教 育網收集整理
然而目前的復蘇方法搶救成功率依然較低,只有對其不斷改進才有可能降低死亡率。院前心搏驟停由于心搏驟?;颊呓^大部分(60%-70%)發(fā)生在院前,而且在常溫下心臟停搏4min后腦細胞即可發(fā)生不可逆損害,10min后腦細胞死亡 摘自: 醫(yī) 學教 育網www.med66.com 。因此心肺復蘇(cpr)術最重要的是在發(fā)病后2-4min內進行。然而這一要求是很難達到的,唯一有效的途徑是建立急救網絡、普及基礎急救知識,使目擊者及時施行現場cpr術、縮短急求反應時間(call- responseinterval)(指病家呼救至救護人員到達現場的時間)不超過5min以及及早施行電擊除顫。目前專家一致認為心搏驟停后復蘇存活最重要的預測因素有五點:(1)心搏驟停是否被目擊,(2)開始cpr的時間,(3)開始除顫的時間,(4)開始進一步生命支持的時間,(5)心搏驟停的心電圖表現,原發(fā)性室顫預后較好,心室停頓、心電…機械分離予后極差。此外,為了更有效地提高復蘇研究水平與質量,復蘇的研究方法、標準及統(tǒng)計應盡量規(guī)范化,使研究資料具有科學性與可比性。因此,院前急救的研究模式應采用utsein標準。模式i(院前復蘇資料報告一體化),該模式推薦對心搏驟停的發(fā)生地點和原因、有無目擊者,患者的臨床情況、搶救經過及預后進行記錄。
體表自動除顫器(aed)由于心搏驟停后復蘇存活的兩個極為重要的預測因素是除顫時間和最初的心電圖表現。盡量縮短除顫時間將提高存活率,其理由如下:
(1)院外心搏驟?;颊邉討B(tài)心電圖監(jiān)測顯示90%以上為心室顫動。
摘自: 醫(yī) 學教 育網www.med66.com
(2)電擊除顫是最有效的復蘇手段,如能在心搏驟停1min內電擊除顫存活率達90%,4-6min內除顫存活率為50%,每延遲1min除顫,除顫成功率降低7%-10%;
(3)心室顫動如不及時去除可在數分鐘內轉為心室靜止。然而,從客觀上講,早期除顫很難做到,因為標準除顫必須由專業(yè)人員才能施行。為了增加早期除顫的機會,盡量縮短除顫時間,體表自動除顫器(automaticextrnaldefibrillator,aed)應運而生。aed的最大特點是提高了電擊除顫的自動化程度,是專為非醫(yī)務人員和初級救生員設計使用的。搶救人員只要發(fā)現患者意識喪失,無脈搏就可將aed置于患者的胸壁上并啟動開關,aed感知心電信號,如能識別出快速型室性心動過速或心室顫動,就可自動除顫。其操作簡單,使用安全,最近并于應用ade的七個前瞻性薈萃研究顯示:與單純基礎生命支持(bls)比較可明顯提高存活率。美國aha和iafc已要求每輛急救車和消防車均需配備aed,aha還將共納入bls教程。有理由相信aed必在我國得到推廣和普及,以期挽救更多的生命。
摘自: 醫(yī) 學教 育網www.med66.com
對心肺復蘇(cpr)術順序的重新認識比利時腦復蘇研究中心前瞻性評估了大型心搏驟停人群后發(fā)現,在存活率方面,沒有接受cpr者為6%,心臟按壓伴人工呼吸按abc順序者為15%,僅給予心臟按壓為9%,單純作人呼吸復蘇者為5%。另外兩項通過目擊者或單純給予胸外心臟按壓或僅行人工通氣旨在評價復蘇結果的研究顯示:單純施行胸外心臟按壓的患者存活率明顯高于未接受cpr者,而僅行人工通氣的患者存活率與未接受cpr者相近。一系列動物試驗也顯示在 cpr期間早期人工通氣可能是不必要的。其理由如下:
(1)肺臟在正常時含有足夠的氧,在呼吸停止后能防止嚴重的血氧不飽和達30秒左右,在吸入純氧時,可達數分鐘之久。
(2)cpr早期,心輸出量及肺血流量均低于正常的1/3,但通氣/血流比卻維持在正常水平,有著較好的氧交換,
(3)在心搏驟停后早期,即使不通氣,單純胸外心臟按壓也足以維持機體基本的通氣要求;
(4)心搏驟停時機體易產生瀕死喘息(指機體在沒有外部通氣情況下的一種自主性復蘇反應),它可導致氣道內壓力的較大變化及聲門的快速開啟,而且兩次氣喘間的張力足以維持上呼吸道通暢。因此,在cpr的最初8min內,通過單純胸外心臟按壓及瀕死喘息所產生的潮氣量已足以維持動脈血氧分壓pao2)在正常偏低水平。一項對院前心搏驟?;颊叩恼{查顯示大約40%的患者有瀕死喘息,且同患者的存活有明顯的相關性。基于上述原因一些學者對傳統(tǒng)心肺復蘇的abc順序提出質疑,認為人工通氣可以延擱,相反,及時的胸外心臟按壓能改善患者預后,cpr的abc順序應改為cba順序,但還應作進一步研究。我們認為在 cpr時,應盡量使胸外心臟按壓和人工通氣同步時行,但如搶救人員在技術上或體力上難以勝任,則可先行單純胸外心臟按壓。
[cpr的最新技術]
由于胸泵學說的建立,為研究cpr的最新技術奠定了理論基礎,目前所研究的方法很多,現就比較公認的方法介紹如下:
1.主動加壓-減壓cpr(acd-cpr):最初小規(guī)模隨機臨床試驗已證明可改善近期存活并有改善遠期存活的趨勢。但最近一項大規(guī)模隨機對照研究顯示,與傳統(tǒng)cpr比較出院存活率無改善,且操作費力,因此,目前不推薦常規(guī)使用。
2.胸腹間歇按壓法(iac):一項小規(guī)模單盲研究證實iac可明顯提高出院存活機會。但因操作人員多,技術復雜而使應用受限,故推薦常規(guī)使用。
3.胸部充氣背心:初步臨床研究顯示可改善患者的血液動力學和近期予后。有關改善遠期予后的多中心研究正在進行中,目前不推薦常規(guī)使用。
4.主動脈內氣囊反搏(iabp)與經皮心肺轉流(cpb):目前認為心搏驟停時間≤5min,復蘇時間≤15min,其存活率較高。而心搏驟停時間 ≥20min,則無成活可能。一系列動物及臨床試驗證實,在心搏驟停15-30min后采用iabp和cpb可提高復蘇存活率。但因上述兩種方法所需設備和技術條件高,難以推廣使用。
[進一步生命支持(acls)]
進一步生命支持(acls)的研究熱點是復蘇藥物干預問題。
1.腎上腺素:基于本世紀初grile的試驗,美國aha復蘇指南推薦給予標準劑量腎上腺素(sde)已達30余年,但該方法缺乏能證實這一劑量是最有效最無害的嚴密證據。尤其是近年來的一系列動物實驗和臨床研究顯示標準劑量腎上腺素劑量偏小,不能維持良好的心肌血液灌注,易致復蘇失敗,因而提出采用大劑量右遞增劑量腎上腺素,然而新近幾項前瞻性隨機對照臨床研究表明大劑量腎上腺素可提高自主循環(huán)恢復率,但對存活率并無改善,且劑量過大又可能出現復蘇后并發(fā)癥,如心肌抑制、肺損傷、腎功能衰竭及高血糖癥等。鑒于其令人失望的復蘇結局,絕大多數學者已不主張應用大劑量腎上腺素。
2.阿托品:小規(guī)模研究顯示在cpr期間應用阿托品是有益的。但大規(guī)模研究卻產生了矛盾的結果,一些結果顯示阿托品對主室停頓有明顯益處,另一些則顯示沒有作用。動物試驗證實與對照組比較,標準劑量和大劑量阿托品均不能改善電—機械分離大的自主循環(huán)恢復率。
3.鈣離子:大規(guī)模的回顧性研究顯示在心肺復蘇期間給予鈣劑更易致復蘇失敗,但確有少數存活者得益于在心肺復蘇早期應用鈣劑,這可能與引起心搏驟停的原因有關。因此,鈣劑已不主張常規(guī)使用,僅在下列情況下可考慮應用:(1)鈣拮抗劑中毒;(2)嚴重低鈣血癥;(3)嚴重高鉀血癥;(4)嚴重堿血癥;(5) 急診體外循環(huán)結束時。
4.抗心律失常藥物:利多卡因、溴芐胺在復蘇中應用對抗室性心動過速、心室顫動療效相當,溴芐胺在用藥后期對血液動力學可產生不良影響,故列為二線藥物。也有學者提倡院前用溴芐胺,院內用利多卡因。1992年cpr指南規(guī)定:得多卡因首劑1.0-1.5mg/kg,每3-5min重復1次,直至有效或總負荷量達3.0mg/kg。溴芐胺30-35mg/kg。每5min重復1次。
5.碳酸氫鈉:復蘇時堿性藥物的應用目前仍存在爭議。懷疑碳酸鈉復蘇療效的最有力證據是一系列雙盲、隨機對照試驗顯示:碳酸氫鈉與對照組比較未能改善復蘇結局。目前比較公認的觀點是對心搏驟?;颊?,只要迅速建立有效通氣和胸外心臟按壓,即可維持血液ph值在偏酸水平,無須補堿,僅在下列情況下使用碳酸氫鈉:
(1)經正規(guī)cpr10min后自主循環(huán)仍未恢復,尤其是血ph<7.20;
(2)心搏驟停前已存在肯定的代謝性酸中毒、高鉀血癥;
(3)三環(huán)美抑郁藥及巴比妥酸鹽過量或中毒;
(4)溺水患者。用法:首劑1mmal/kg,以后根據血氣及ph值決定用量。最近一項研究結果對acls中復蘇楷物的復蘇效果提出了嚴酸的挑戰(zhàn)。該項研究顯示在復蘇期間給予腎上腺素、阿托品、碳酸氫鈉、鈣劑和利多卡因可明顯降低復蘇存活的機會,在對病人的自身因素(年齡、性別、既往心血管或呼吸系統(tǒng)疾病)和引起心搏驟停的因素(最初的心律失常、心搏驟停的原因)控制后,多變量邏輯回歸證實用腎上腺素、阿托品、碳酸氫鈉、鈣劑和利多卡因與復蘇失敗明顯相關。becrel等認為靜脈應用腎上腺素是院內復蘇死亡的一個獨立預測因子,在復蘇期間腎上遙素總量的增加也與急性腎功能衰竭的發(fā)生明顯相關,其也是一個明顯的死亡預測因子。此外,一些研究還顯示復蘇期間應用利多卡因可增加其后轉復室顫的能量需要。少數報告認為慢心律可明顯改善復蘇效果,增加出院存活率,值得進一步探討。需要特別指出的是,近年來許多動物和臨床隨機對照研究顯示與腎上腺素比較,血管加壓素可明顯提高自主循環(huán)恢復率及出院存活率。但有待進一步研究證實。
[給藥途徑]
cpr時時前靜脈常是首先的給藥途徑,因藥物到達心臟及外周動脈系統(tǒng)的時間顯著延遲,且藥物峰值濃度也較低,故復蘇療效欠佳。近年有學者指出,外周靜脈給藥時,用20ml生理鹽水稀釋推注,循環(huán)時間可縮短40%,接近中心靜脈給藥的循環(huán)時間。中心靜脈(頸內或鎖骨下靜脈)給藥,可使藥物迅速到達動脈系統(tǒng)發(fā)揮作用,且藥物的峰值濃度也較高,從而使復蘇易成功。但因需中止心臟按壓、氣胸、出血危險性較大使其應用受限。氣管內給藥,盡管從理論上講是在肺毛細血管水平給予復蘇藥物,但藥物在動脈血中的濃度變異較大,療效不確切。主動脈弓導管給藥雖能使藥物迅速到達作用部位,并發(fā)揮良好的藥效學效應,明顯優(yōu)于其它給藥途徑,但需較高設備及技術條件,難于推廣使用。
[院內心搏驟停]
英國復蘇研究(bresus)的回顧性和前瞻性分析顯示院內心肺復蘇的存活率為3%-27%(平均為14%),冠心病患者存活率高于此水平,但轉移性癌癥、老年人、中風、膿毒血癥和生活不能的患者存活率低于此水平。由于院前心搏驟?;颊叱O鄬】?,而院內心搏驟?;颊叱S幸环N或多種疾病同時存在,其中一部分患者是不可能復蘇成功的,因此,在對院內心搏驟?;颊哌M行復蘇研究時,必須剔除這些病例。一些學者建議采用apache-ii預測評分系統(tǒng)來篩選病例,但未獲公認。另外,院內心搏驟?;颊咴诮邮苄赝庑呐K按壓前常常已接受電擊除顫/或復蘇藥物,對此在研究報告中必須申明。總之,為了使院內復蘇的研究資料具有科學性與可比性,院內復蘇應采用utstein模式iii(院內復蘇資料報告一體化),該模式推薦記錄以下4個變量資料(醫(yī)院搶救經過、患者資料、心搏驟停原因和預后因素)。
友情連接:心肺復蘇模擬人 AED除顫創(chuàng)傷模擬人 心肺復蘇訓練人 氣管插管訓練模型
醫(yī)學教 育網收集整理
然而目前的復蘇方法搶救成功率依然較低,只有對其不斷改進才有可能降低死亡率。院前心搏驟停由于心搏驟?;颊呓^大部分(60%-70%)發(fā)生在院前,而且在常溫下心臟停搏4min后腦細胞即可發(fā)生不可逆損害,10min后腦細胞死亡 摘自: 醫(yī) 學教 育網www.med66.com 。因此心肺復蘇(cpr)術最重要的是在發(fā)病后2-4min內進行。然而這一要求是很難達到的,唯一有效的途徑是建立急救網絡、普及基礎急救知識,使目擊者及時施行現場cpr術、縮短急求反應時間(call- responseinterval)(指病家呼救至救護人員到達現場的時間)不超過5min以及及早施行電擊除顫。目前專家一致認為心搏驟停后復蘇存活最重要的預測因素有五點:(1)心搏驟停是否被目擊,(2)開始cpr的時間,(3)開始除顫的時間,(4)開始進一步生命支持的時間,(5)心搏驟停的心電圖表現,原發(fā)性室顫預后較好,心室停頓、心電…機械分離予后極差。此外,為了更有效地提高復蘇研究水平與質量,復蘇的研究方法、標準及統(tǒng)計應盡量規(guī)范化,使研究資料具有科學性與可比性。因此,院前急救的研究模式應采用utsein標準。模式i(院前復蘇資料報告一體化),該模式推薦對心搏驟停的發(fā)生地點和原因、有無目擊者,患者的臨床情況、搶救經過及預后進行記錄。
體表自動除顫器(aed)由于心搏驟停后復蘇存活的兩個極為重要的預測因素是除顫時間和最初的心電圖表現。盡量縮短除顫時間將提高存活率,其理由如下:
(1)院外心搏驟?;颊邉討B(tài)心電圖監(jiān)測顯示90%以上為心室顫動。
摘自: 醫(yī) 學教 育網www.med66.com
(2)電擊除顫是最有效的復蘇手段,如能在心搏驟停1min內電擊除顫存活率達90%,4-6min內除顫存活率為50%,每延遲1min除顫,除顫成功率降低7%-10%;
(3)心室顫動如不及時去除可在數分鐘內轉為心室靜止。然而,從客觀上講,早期除顫很難做到,因為標準除顫必須由專業(yè)人員才能施行。為了增加早期除顫的機會,盡量縮短除顫時間,體表自動除顫器(automaticextrnaldefibrillator,aed)應運而生。aed的最大特點是提高了電擊除顫的自動化程度,是專為非醫(yī)務人員和初級救生員設計使用的。搶救人員只要發(fā)現患者意識喪失,無脈搏就可將aed置于患者的胸壁上并啟動開關,aed感知心電信號,如能識別出快速型室性心動過速或心室顫動,就可自動除顫。其操作簡單,使用安全,最近并于應用ade的七個前瞻性薈萃研究顯示:與單純基礎生命支持(bls)比較可明顯提高存活率。美國aha和iafc已要求每輛急救車和消防車均需配備aed,aha還將共納入bls教程。有理由相信aed必在我國得到推廣和普及,以期挽救更多的生命。
摘自: 醫(yī) 學教 育網www.med66.com
對心肺復蘇(cpr)術順序的重新認識比利時腦復蘇研究中心前瞻性評估了大型心搏驟停人群后發(fā)現,在存活率方面,沒有接受cpr者為6%,心臟按壓伴人工呼吸按abc順序者為15%,僅給予心臟按壓為9%,單純作人呼吸復蘇者為5%。另外兩項通過目擊者或單純給予胸外心臟按壓或僅行人工通氣旨在評價復蘇結果的研究顯示:單純施行胸外心臟按壓的患者存活率明顯高于未接受cpr者,而僅行人工通氣的患者存活率與未接受cpr者相近。一系列動物試驗也顯示在 cpr期間早期人工通氣可能是不必要的。其理由如下:
(1)肺臟在正常時含有足夠的氧,在呼吸停止后能防止嚴重的血氧不飽和達30秒左右,在吸入純氧時,可達數分鐘之久。
(2)cpr早期,心輸出量及肺血流量均低于正常的1/3,但通氣/血流比卻維持在正常水平,有著較好的氧交換,
(3)在心搏驟停后早期,即使不通氣,單純胸外心臟按壓也足以維持機體基本的通氣要求;
(4)心搏驟停時機體易產生瀕死喘息(指機體在沒有外部通氣情況下的一種自主性復蘇反應),它可導致氣道內壓力的較大變化及聲門的快速開啟,而且兩次氣喘間的張力足以維持上呼吸道通暢。因此,在cpr的最初8min內,通過單純胸外心臟按壓及瀕死喘息所產生的潮氣量已足以維持動脈血氧分壓pao2)在正常偏低水平。一項對院前心搏驟?;颊叩恼{查顯示大約40%的患者有瀕死喘息,且同患者的存活有明顯的相關性。基于上述原因一些學者對傳統(tǒng)心肺復蘇的abc順序提出質疑,認為人工通氣可以延擱,相反,及時的胸外心臟按壓能改善患者預后,cpr的abc順序應改為cba順序,但還應作進一步研究。我們認為在 cpr時,應盡量使胸外心臟按壓和人工通氣同步時行,但如搶救人員在技術上或體力上難以勝任,則可先行單純胸外心臟按壓。
[cpr的最新技術]
由于胸泵學說的建立,為研究cpr的最新技術奠定了理論基礎,目前所研究的方法很多,現就比較公認的方法介紹如下:
1.主動加壓-減壓cpr(acd-cpr):最初小規(guī)模隨機臨床試驗已證明可改善近期存活并有改善遠期存活的趨勢。但最近一項大規(guī)模隨機對照研究顯示,與傳統(tǒng)cpr比較出院存活率無改善,且操作費力,因此,目前不推薦常規(guī)使用。
2.胸腹間歇按壓法(iac):一項小規(guī)模單盲研究證實iac可明顯提高出院存活機會。但因操作人員多,技術復雜而使應用受限,故推薦常規(guī)使用。
3.胸部充氣背心:初步臨床研究顯示可改善患者的血液動力學和近期予后。有關改善遠期予后的多中心研究正在進行中,目前不推薦常規(guī)使用。
4.主動脈內氣囊反搏(iabp)與經皮心肺轉流(cpb):目前認為心搏驟停時間≤5min,復蘇時間≤15min,其存活率較高。而心搏驟停時間 ≥20min,則無成活可能。一系列動物及臨床試驗證實,在心搏驟停15-30min后采用iabp和cpb可提高復蘇存活率。但因上述兩種方法所需設備和技術條件高,難以推廣使用。
[進一步生命支持(acls)]
進一步生命支持(acls)的研究熱點是復蘇藥物干預問題。
1.腎上腺素:基于本世紀初grile的試驗,美國aha復蘇指南推薦給予標準劑量腎上腺素(sde)已達30余年,但該方法缺乏能證實這一劑量是最有效最無害的嚴密證據。尤其是近年來的一系列動物實驗和臨床研究顯示標準劑量腎上腺素劑量偏小,不能維持良好的心肌血液灌注,易致復蘇失敗,因而提出采用大劑量右遞增劑量腎上腺素,然而新近幾項前瞻性隨機對照臨床研究表明大劑量腎上腺素可提高自主循環(huán)恢復率,但對存活率并無改善,且劑量過大又可能出現復蘇后并發(fā)癥,如心肌抑制、肺損傷、腎功能衰竭及高血糖癥等。鑒于其令人失望的復蘇結局,絕大多數學者已不主張應用大劑量腎上腺素。
2.阿托品:小規(guī)模研究顯示在cpr期間應用阿托品是有益的。但大規(guī)模研究卻產生了矛盾的結果,一些結果顯示阿托品對主室停頓有明顯益處,另一些則顯示沒有作用。動物試驗證實與對照組比較,標準劑量和大劑量阿托品均不能改善電—機械分離大的自主循環(huán)恢復率。
3.鈣離子:大規(guī)模的回顧性研究顯示在心肺復蘇期間給予鈣劑更易致復蘇失敗,但確有少數存活者得益于在心肺復蘇早期應用鈣劑,這可能與引起心搏驟停的原因有關。因此,鈣劑已不主張常規(guī)使用,僅在下列情況下可考慮應用:(1)鈣拮抗劑中毒;(2)嚴重低鈣血癥;(3)嚴重高鉀血癥;(4)嚴重堿血癥;(5) 急診體外循環(huán)結束時。
4.抗心律失常藥物:利多卡因、溴芐胺在復蘇中應用對抗室性心動過速、心室顫動療效相當,溴芐胺在用藥后期對血液動力學可產生不良影響,故列為二線藥物。也有學者提倡院前用溴芐胺,院內用利多卡因。1992年cpr指南規(guī)定:得多卡因首劑1.0-1.5mg/kg,每3-5min重復1次,直至有效或總負荷量達3.0mg/kg。溴芐胺30-35mg/kg。每5min重復1次。
5.碳酸氫鈉:復蘇時堿性藥物的應用目前仍存在爭議。懷疑碳酸鈉復蘇療效的最有力證據是一系列雙盲、隨機對照試驗顯示:碳酸氫鈉與對照組比較未能改善復蘇結局。目前比較公認的觀點是對心搏驟?;颊?,只要迅速建立有效通氣和胸外心臟按壓,即可維持血液ph值在偏酸水平,無須補堿,僅在下列情況下使用碳酸氫鈉:
(1)經正規(guī)cpr10min后自主循環(huán)仍未恢復,尤其是血ph<7.20;
(2)心搏驟停前已存在肯定的代謝性酸中毒、高鉀血癥;
(3)三環(huán)美抑郁藥及巴比妥酸鹽過量或中毒;
(4)溺水患者。用法:首劑1mmal/kg,以后根據血氣及ph值決定用量。最近一項研究結果對acls中復蘇楷物的復蘇效果提出了嚴酸的挑戰(zhàn)。該項研究顯示在復蘇期間給予腎上腺素、阿托品、碳酸氫鈉、鈣劑和利多卡因可明顯降低復蘇存活的機會,在對病人的自身因素(年齡、性別、既往心血管或呼吸系統(tǒng)疾病)和引起心搏驟停的因素(最初的心律失常、心搏驟停的原因)控制后,多變量邏輯回歸證實用腎上腺素、阿托品、碳酸氫鈉、鈣劑和利多卡因與復蘇失敗明顯相關。becrel等認為靜脈應用腎上腺素是院內復蘇死亡的一個獨立預測因子,在復蘇期間腎上遙素總量的增加也與急性腎功能衰竭的發(fā)生明顯相關,其也是一個明顯的死亡預測因子。此外,一些研究還顯示復蘇期間應用利多卡因可增加其后轉復室顫的能量需要。少數報告認為慢心律可明顯改善復蘇效果,增加出院存活率,值得進一步探討。需要特別指出的是,近年來許多動物和臨床隨機對照研究顯示與腎上腺素比較,血管加壓素可明顯提高自主循環(huán)恢復率及出院存活率。但有待進一步研究證實。
[給藥途徑]
cpr時時前靜脈常是首先的給藥途徑,因藥物到達心臟及外周動脈系統(tǒng)的時間顯著延遲,且藥物峰值濃度也較低,故復蘇療效欠佳。近年有學者指出,外周靜脈給藥時,用20ml生理鹽水稀釋推注,循環(huán)時間可縮短40%,接近中心靜脈給藥的循環(huán)時間。中心靜脈(頸內或鎖骨下靜脈)給藥,可使藥物迅速到達動脈系統(tǒng)發(fā)揮作用,且藥物的峰值濃度也較高,從而使復蘇易成功。但因需中止心臟按壓、氣胸、出血危險性較大使其應用受限。氣管內給藥,盡管從理論上講是在肺毛細血管水平給予復蘇藥物,但藥物在動脈血中的濃度變異較大,療效不確切。主動脈弓導管給藥雖能使藥物迅速到達作用部位,并發(fā)揮良好的藥效學效應,明顯優(yōu)于其它給藥途徑,但需較高設備及技術條件,難于推廣使用。
[院內心搏驟停]
英國復蘇研究(bresus)的回顧性和前瞻性分析顯示院內心肺復蘇的存活率為3%-27%(平均為14%),冠心病患者存活率高于此水平,但轉移性癌癥、老年人、中風、膿毒血癥和生活不能的患者存活率低于此水平。由于院前心搏驟?;颊叱O鄬】?,而院內心搏驟?;颊叱S幸环N或多種疾病同時存在,其中一部分患者是不可能復蘇成功的,因此,在對院內心搏驟?;颊哌M行復蘇研究時,必須剔除這些病例。一些學者建議采用apache-ii預測評分系統(tǒng)來篩選病例,但未獲公認。另外,院內心搏驟?;颊咴诮邮苄赝庑呐K按壓前常常已接受電擊除顫/或復蘇藥物,對此在研究報告中必須申明。總之,為了使院內復蘇的研究資料具有科學性與可比性,院內復蘇應采用utstein模式iii(院內復蘇資料報告一體化),該模式推薦記錄以下4個變量資料(醫(yī)院搶救經過、患者資料、心搏驟停原因和預后因素)。
友情連接:心肺復蘇模擬人 AED除顫創(chuàng)傷模擬人 心肺復蘇訓練人 氣管插管訓練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