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頭條
急救新聞:心肺復蘇順序已經改變
來源:上海嘉大心肺復蘇模擬人網 作者:嘉大 發(fā)布時間:2011-11-17 11:28:13
俄勒岡州波特蘭Legacy Emanuel醫(yī)學中心急診醫(yī)學主任Robert J. Vissers博士在美國急診醫(yī)師協(xié)會(ACEP)年會上稱,心臟驟?;颊呒本软樞蛘诎l(fā)生改變,心肺復蘇 (CPR)順序“ABC”(開放氣道、人工通氣、胸外按壓)已被“CAB”(胸外按壓、開放氣道、人工通氣)所替代。
美國心臟學會(AHA)提出“CPR如同C-A-B一樣容易”(CPR is as easy as C-A-B)的口號,認為心臟驟停救治的關鍵是高質量、不間斷的胸外按壓。Vissers博士指出,如果患者失去灌注和循環(huán),開放氣道并非總是第一位的。而C代表胸外按壓的同時,也提醒醫(yī)生必要時關注心臟復律(cardioversion)、CO2波形圖(capnography)、降溫(cooling)和插管 (catheterization)。上述措施近來的確已經使患者預后得到實質性改善。
·胸外按壓:通過高質量、不間斷胸外按壓,患者得到良好的被動通氣,優(yōu)于正壓通氣。保持每次呼吸30次按壓,在不間斷CPR的情況下可考慮開放聲門上氣道。用力維持按壓深度2英寸并保證胸廓完全回彈,按壓頻率維持在每分鐘100次。如果施救者>1人,應輪流按壓以避免疲勞。應用潮氣末CO2波形圖對患者密切監(jiān)測(見后)。適度胸外按壓恢復大腦和冠脈灌注,保持冠脈灌注壓是成功除顫的關鍵。
·心臟電復律:心跳停止后最初4min是心臟電復律(除顫)的最佳時機。如果超過4min,應在實施電擊之前通過數(shù)分鐘胸外按壓使心肌再灌注。除顫2min后檢查脈搏,在此期間保持按壓。電擊之前傳統(tǒng)的“離開!”警告似乎沒有必要,因為有研究顯示,如果按壓者戴著手套并且應用兩相除顫器,就不會有可感知的電流傳至按壓者。
·CO2波形圖:確認導管安置適當,CO2波形圖有助于評估CPR質量和在沒有檢查脈搏時確認自主循環(huán)恢復情況。高質量胸外按壓和冠脈灌注壓力與CO2波形圖顯示潮氣末二氧化碳(ETCO2)分壓為20~25mmHg相關。ETCO2突然升高表明自主循環(huán)恢復,并且較脈搏檢查更為靈敏。研究顯示,按壓20min后ETCO2<10mmHg,自主循環(huán)恢復幾率為零。CO2波形圖用于危重患者監(jiān)測尚待充分利用。
·降溫:對于院外心臟驟?;杳曰颊撸档腕w溫至32~34℃且持續(xù)12~24h可提高良好預后幾率。將冰袋置于腹股溝、腋下和頸部,可使體溫每小時下降約0.2~1℃。最佳降溫方法是利用循環(huán)冷水進行熱交換的降溫毯,每小時平均降溫1~1.5℃。如果聯(lián)合使用兩種降溫措施,當體溫降至33℃時可撤去冰袋,只用降溫毯維持該溫度12~24h。降低正常鹽水輸液或導管溫度也可用于心臟驟停后降溫。每4~13例心臟驟停后降溫患者中,將有1例出院時神經功能完好。
·插管:研究提示早期經皮冠脈介入治療(PCI)可使心臟驟?;颊呤芤妫舶ǚ荢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考慮將患者轉運接受心臟導管插入術治療時,最好降低體溫后再行轉送。隨著心臟驟停治療越來越區(qū)域化,該模式也愈加普遍。
Vissers博士聲稱無相關利益沖突。
友情連接: 心肺復蘇模擬人 AED除顫創(chuàng)傷模擬人 心肺復蘇訓練人 氣管插管訓練模型